行走在地處河谷地帶的雨林里,山澗溪流淙淙,蚊蟲伺機而動,遮天蔽日的喬木與各種藤蔓交織在一起,不僅濕熱難耐,因為藤蔓多,你還得顧上顧下,不然容易被絆倒,或頭被撞個包。
“滇西秘境——云南德宏生物多樣性”全媒體主題采訪行記者團日前來到位于中緬邊境的云南省德宏州盈江縣那邦鎮,走進我國大陸面積、緯度北的以阿薩姆娑羅雙、東京龍腦香為代表的熱帶季雨林,探尋珍稀的雨林植物,了解植物背后的保護故事。
這片熱帶季雨林連片面積達2600多公頃,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分布有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萼翅藤、東京龍腦香、藤棗,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阿薩姆娑羅雙、千果欖仁、鹿角蕨、斜翼、董棕、合果木等。
手腳并用沒幾分鐘,記者便大汗淋漓,好在看到了不少雨林的代表物種,才稍微有了不虛此行的感覺。特別是一棵高聳的大果人面子,高數十米,底部像幾塊立著的板子將樹支撐起來。因其巨大的板狀根部,這棵樹是林子里的“明星”。
一棵高大、粗壯的阿薩姆娑羅雙同樣引人注意。云南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工程師龔強幫介紹,阿薩姆娑羅雙又叫云南娑羅雙,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眼前的這棵阿薩姆娑羅雙高48米左右,胸徑達1.95米,屬龍腦香科,需要三四個人才能合抱過來,也是林子里的“明星”。
一個多小時的龜速穿梭,體驗終于結束,記者團一行紛紛叫苦不迭。當聽到龔強幫每天要走幾圈時,記者一行除了欽佩,還是欽佩。
巡護的過程難免發生危險,對龔強幫來說,遭遇蛇、螞蟥是家常便飯,他只有一個簡單的想法:“讓這里的萬物自由生長。”
為保護好這片雨林,讓雨季遭遇自然滑坡、塌方等災害的植被重生,2017年,云南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在位于雨林深處的那邦鎮老象坪子建成保護區珍稀瀕危特有植物人工繁育基地,開展對珍稀瀕危特有植物的人工繁育工作。
從事植物分類學、植物繁殖生態學等方向研究的龔強幫從此留在雨林里,和同事一道,通過枯燥的日常監測和觀察,采取遷地、就地保護等措施,保護熱帶雨林珍稀植物種群,維持區域內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
藏在深山的繁育基地不大,卻藏著不少寶貝:目前育有共28種、近2萬株樹苗,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東京龍腦香就在其中。龔強幫說,由于雨林中地面能接收到的光照稀少,東京龍腦香的自主更新能力較差,建立育苗基地可以保存珍貴的東京龍腦香樹苗,待時機成熟時栽回雨林。
“有‘植物大熊貓’之稱的滇藏欖,世界上只發現11株,在這里人工采種繁育試驗成功。”剛介紹完東京龍腦香,龔強幫指著大棚中長勢正旺的幾棵樹苗說。
截至目前,基地已成功繁育萼翅藤、阿薩姆娑羅雙、東京龍腦香、滇藏欖、斜翼、干果欖仁、云南石梓、四數木、滇桐等10多種珍稀瀕危保護及極小種群植物,為保護區自然損毀地植被恢復提供苗木7000余株,為珍稀瀕危植物回歸自然和保護區自然損毀地植被恢復提供了種苗保證。
在龔強幫看來,生態是一個在不斷變化的過程,動物在生長,植物在生長,一切都在改變。他希望,面對脆弱的生態環境,自己能多作一點貢獻。
而他眼前的愿望是:進一步規范珍稀瀕危植物育苗技術規范,完成對保護區珍稀瀕危特有物種種質資源的收集整理,力爭成為滇西片區珍稀瀕危特有物種人工繁育示范基地。
以上信息由無錫沃姆熱控科技公司整理編輯,了解更多電伴熱帶,電熱帶,伴熱帶信息請訪問http://www.pfmtm.com